逆旅添翼

逆旅添翼

何崇謙牧師

「主啊,祢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祢是上帝。」(詩九十1-2)
瞬眼間,居家避疫已過了半年,想到李白飄逸之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經濟不景,牽動人心下沉。各人都在盼望:逆境快逝。
詩篇第九十篇是摩西論「時間」之詩。「世世代代」(1節)是「時間」,「亙古到永遠」(2節)也是「時間」,「千年……昨日」(4節)、「如睡一覺」(5節)、「早晨發芽」(6節)、「經過的日子」(9節)、「轉眼成空」(10節)、「數算日子」(12節)、「早早」……一生一世」(14節)、「受苦的日子……遭難的年歲」(15節)等等,皆論及「時間」。
人年長了,對時間更為敏感。一向以財勢為家的雅各,會大聲喊:「錢啊,你世代作我的居所!」但他回顧一生時竟如此哀嘆:「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創四十七9)亞伯拉罕一百七十五歲,以撒一百八十歲,雅各只有一百四十七歲,的確少了些。短與少更是指生命虛空無實質,正說明「以別神代替上主,愁苦必加增」的真理。約伯以自義和人的邏輯能力為居所,卻落在無知與感慨中,嗟嘆:「人為婦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難;出來如花……」(伯十四1-2)直至上主的偉大、權能、聖潔向他展現,他才體會自己的渺小與無能,且慨歎:「(上主的旨意)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四十二3-5)
對時間有強烈意識的老摩西,認定上主是他生命的居所,他瞭解家不在皇宮,不在自己的能力與成就;他確定,若沒有上主,縱然地上有家,也是個無家可歸的人。
天父!求祢拆毀我自以為堅固的堡壘,使我全心倚靠祢。奉主名求,阿們。


蒙悅納的言語

蒙悅納的言語

賴若瀚牧師

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呢?願祢赦免我隱而未現的過錯。求祢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祢面前蒙悅納。(詩十九12-14)


  人若經常自己省察,能使舌頭這「罪惡的世界」變成「天父美麗的世界」。在判斷或批評別人之先,須先問:這話是真的嗎?有否客觀事實證明?還是因為個人的恩怨使然?這話出於愛心嗎?還是讓對方有解釋的機會?這話榮耀神嗎?說出來能否造就別人?此外,要注意多說造就人的好話和讚賞人、鼓勵人的正面話(參弗四29,五4),以及帶着鹽調和的和氣話(參西四6)。
  美國前國會牧師馬素爾(Peter Marshall)有一則禱文這樣說:「主啊,當我吹毛求疵,惡意論斷人的時候,求祢勒住我的舌頭,求祢不讓我為求一己的滿足,說出刺人、傷人的話語。求祢保守我不出惡言,也不為明哲保身而保持緘默。求祢使我對別人的批評充滿着仁愛、寬容,且有建設性。使我裏面的生命更甜美,待人和藹可親,說話謙恭有禮,行事滿有仁愛。求賜我體恤人的溫情,幫助別人。」

禱告:勇於認錯

主啊,與人和睦共處,
為甚麼那麼困難呢?
難怪世上充滿爭戰。
是驕傲使我閉口嗎?
一個幼稚的念頭告訴我,
該道歉的不是我,
這不是我的錯!
在每回的爭吵中,
分辨是誰的錯又有甚麼用呢?
最重要的是彼此相愛、和諧共處。

主啊,求祢使我回轉,
知道發怒是弱者的行為,
它只會貶低我生而為人的價值。
求賜我勇氣
與道德力量,
敢於說出:「我錯了,對不起!」
—— 托平
轉引自 Phillis Hobe, The Wonder of Prayer, 101

Give Me the Courage to Say Sorry
Lord, why is it so difficult
to make peace with each other?
No wonder there are wars.
Is it pride that holds my mouth tight:
a childish feeling that
I am not the one
who should apologize?
It wasn’t my fault!
In these flare-ups
what does it matter
whose fault it is?
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is love and harmony.
Lord, turning my back
in anger is weakness,
it reduces me as a human being.
Give me the courage,
the stature
to say, “I’m sorry.”
— Frank Topping
cited by Phillis Hobe, The Wonder of Prayer, 101


兩種泉源

兩種泉源

賴若瀚牧師

泉源從一個眼裏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嗎?我的弟兄們,無花果樹能生橄欖嗎?葡萄樹能結無花果嗎?鹹水裏也不能發出甜水來。(雅三11-12)


  雅各舉出兩個例證:水源與果樹的比方,來說明一項真理——從同一個源頭發出兩種完全相反的結果是不可能的事。正如清教徒作者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曾說:「若是基督在心中,為何舌頭卻被魔鬼控制呢?」基督與魔鬼又有甚麼相干呢?
  耶穌也教導門徒說:「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十二33-35)正是「有諸內」,必「形諸外」。
  滿口甜言蜜語,說話中聽的人,不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但反過來說,滿口惡毒、怨恨、莽撞、污衊的人,他的心地必定不善良;因為嘴巴說出來的正反映內心的真實情況。若「眼睛是靈魂的窗戶」,那麼舌頭就是靈魂的大門。當然要把守大門,但最重要還是先把守好心靈。


禱告:求管制我的思想!

慈愛的主,求祢管制我的思想,
因它們像小孩般頑皮地四處游蕩,
只為追求世上虛浮的享樂。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看哪!它們有如隨風分散的泡沫,
又像海鳥忽東忽西地飛翔,
一時沉落,一時騰升。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主啊,在這藍色穹蒼之下,
無論我的思想流落何方,
求祢耐性地將它們尋回。
讓我全心地禱告,不受干擾。
求祢引領它們回家!
──賈艾梅(1867-1951)
Edges of His Ways, 159

Wandering Thoughts!
Gather my thoughts, good Lord, they fitful roam,
Like children bent on foolish wandering,
Or vanity of fruitless wayfaring —
O call them home.
See them, they drift like the wind-scattered foam;
Like wild sea-birds, they hither, thither fly,
And some sink low, and others soar too high —
O call them home.
Wherever, Lord, beneath the wide blue dome
They wander, in Thy patience find them there:
That undistracted I may go to prayer —
O call them home.
—Amy Carmichael(1867-1951)
Edges of His Ways, 159


頌讚與咒詛

頌讚與咒詛

賴若瀚牧師

我們用舌頭頌讚那為主、為父的,又用舌頭咒詛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頌讚和咒詛從一個口裏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當的!(雅三9-10)

        雅各發現有兩種話經常出自信徒口中:一種是讚美神的話,另一種是咒詛弟兄的話。第一種話稱神為主、為父;但第二種則敵視那些「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參創一27)。兩者互相矛盾,非常不協調。
  雅各繼而提問:從同一個口中,怎能發出兩樣完全不同性質的東西呢?這是不應當發生的事。屬神的人,他的言行理當與他內在的生命一致。這再次回到雅各在這卷書論述的主題:真信仰必定與行為配合,是內外一致的。若是二者之間不協調,必定是內在生命出了問題。
  有一個小女孩跑到父親那裏,緊抱着父親的脖子,然後回頭伸出她的舌頭,向弟弟扮鬼臉。她母親看見了,對她說:「妹妹,你如果不收回你的舌頭,就得放開你抱着爸爸的手。你不能只愛爸爸,卻恨他的兒子!」這句話是很好的提醒,我們不能一方面愛父神,同時又恨那些按照祂形像被造的人。

禱告:在祢的光明中

我們靈魂所愛慕的主啊,
只要有祢的同在,
我們就能活在光明中 ——
光輝燦爛,
甜美無比。
我們與祢交談,
與祢同活,
與祢共享安息。
求祢在我們心中如旭日升起,
讓祢那如日中天的光芒,
照亮人間的黑暗。
阿們!
──沃恩(1622-1695)
載於 The Quiet Corner,ed. Sherwood Eliot Wirtt, 4

We Are in Thy Light
As long as Thou art present with us,
O Thou whom our soul loveth,
we are in the light;
all is brightness,
all is sweetness.
We discourse with Thee,
live with Thee,
and rest with Thee.
Arise in our hearts;
made Thy light to shine in darkness
as a perfect day.
Amen.
—Henry Vaughan(1622-1695)
in The Quiet Corner, ed. Sherwood Eliot Wirtt, 4


成熟的自制力

成熟的自制力

賴若瀚牧師

原來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

人人都「會」講話,也都會講錯話。如果一個人在話語上能保守自己,他就是「完全人」(意思是在屬靈上的「成熟人」),且能管制整個人的生命。
  為何在舌頭上沒有過失的人才是成熟的人呢?原因有二:(1)一個靈命成熟的人是有能力的。只有靈命成熟的人,才有能力管制當講甚麼和不講甚麼。不少人雖然知道自己講話經常傷害別人,卻沒有能力管制自己。(2)一個靈命成熟的人有方向。「勒住」一詞是從「帶領」的字根而來,因此「勒住……全身」是「帶領全人」的意思。只有知道方向的人,才可以領導全人朝着目標進發。
  雅各這樣警告讀者不要隨便說話,不是要他們因噎廢食、完全不講話;他的總意是:要小心講,要講得有智慧,而且願意照所講的去實行。

禱告:基督徒的舌頭

主啊,當我吹毛求疵、惡意論斷人的時候,
求祢勒住我的舌頭,
不讓我為求一己的滿足,
說出剌傷人的話。
求祢保守我不出惡言,
亦不為明哲保身而緘默。
求祢攔阻我論斷人。
求祢使我的批評帶着
善意、寬容及建設性。
使我內心更加甜美,
待人和藹可親,
說話謙恭有禮,
行事仁慈良善。
求祢賜我體恤人的溫情,幫助別人──
在軟弱中得着祢的力量,
在掙扎中得着祢的平安,
在愁苦中得着祢的喜樂,
在憎恨中得着祢的慈愛,
在失敗中得着祢的憐憫。
奉主得勝的名祈求,阿們。
——馬歇爾(1902-1949)
載於 The 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 ed. Catherine Marshall, 50

For a Christian Tongue
I need Thee, O Lord, for a curb on my tongue;
when I am tempted to make carping criticisms
and cruel judgments,
keep me from speaking barbed words that hurt,
and in which I find a perverted satisfaction.
Keep me from unkind words
and from unkind silences.
Restrain my judgments.
Make my criticisms kind, generous,
and constructive.
Make me sweet inside,
that I may be gentle with other people,
gentle in the things I say,
kind in what I do.
Create in me that warmth of mercy
that shall enable others to find
Thy strength for their weakness,
Thy peace for their strife,
Thy joy for their sorrow,
Thy love for their hatred,
Thy compassion for their failures.
In Thine own strong Name, I pray. Amen.
—Peter Marshall(1902-1949)
in The Prayers of Peter Marshall, ed. Catherine Marshall, 50


實踐所教

實踐所教

賴若瀚牧師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雅三1)

  雅各書提出一項警告:為人師表若言行不一致,不單誤人子弟,也將會受更重的審判(參羅二1)。因為老師的責任不單是傳授知識,也須感化生命。若是言行不一,輕則使學生困惑,無所適從;重則導致學生在人生路上絆跌。
  美國頗有名的報章專欄作家安‧蘭德絲(Ann Landers),有一次收到讀者來信說:「我是妳的忠實讀者。妳經常鼓勵人做義工,不知妳在成名之前有多少做義工的經驗?希望妳將這封信連同妳的答案刊登出來。」她從容地回答說:「既然你問,我就答覆你好了,我和我的孿生姊妹艾比(Abby),在1945至1955年間,同時在威斯康辛州路德會醫院共做過五千小時的義工,我們都感到做這事非常有價值。」
  教師常會遇見類似的挑戰。不單學生在看,我們的父神在天上也在察看我們。當然這不是說只有完全人才能擔任教職,也不是說所教導的全須經過驗證,且得到正面的成果;雅各強調的是教師們說話必須謹慎,更要誠實地行出自己所教的。

禱告:向聖靈全然敞開

噢,主啊!讓我──
沒有甚麼思想未曾向聖靈敞開,
沒有甚麼行動祢不允許,
沒有甚麼話語違逆祢全備的愛。
天父啊,助我牢記,
祢多給誰,也會向誰多取。
求祢加添我能力,使我活得更好,
能善用祢給我的恩賜,
用它們來榮耀祢,
並使人得益處、蒙安慰。
阿們。
——邁爾(1847-1929)
載於 Devotions and Prayers of F. B. Meyer, ed. A. Kosten, 15

Fully Open to Thy Spirit
Oh, to have no thought closed from thy Spirit,
no act other than thou wouldst approve,
no word inconsistent with thy perfect love.
Help me to remember, Heavenly Father,
that what thou has given thou wilt also require.
Enable me so to live
that I may multiply the talents
with which you hast entrusted me,
by using them for thy glory,
and for the comfort and welfare of others.
Amen.
—F. B. Meyer(1847-1929)
in Devotions and Prayers of F. B. Meyer, ed. A. Kosten, 15


空無一物

空無一物

賴若瀚牧師

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雅二20)

雅各稱那些只說不做的人為「虛浮的人」,是裏面空無一物、沒有貢獻、毫無效用的。沒有行為配合其信心的「信徒」,裏面同樣是空洞的。今天在教會中有不少「內空人」。
  雅各稱這樣的人是「死」的。英譯本將這詞翻譯為「不能生產」(barren),即沒有生命力的意思。一個「不育」的婦人亦可稱為a barren woman。彼得曾用這詞來形容那些「閒懶」不結果子的人(參彼後一8)。這樣的人不結果子,白佔土地。雅各從另一個角度來描繪他們:所存的是沒有行為的信心,毫無生命與力量。
  雅各引述兩個舊約人物作例證,用意深遠。他先說猶太人的先祖亞伯拉罕,後再談及妓女喇合。亞伯拉罕是「男」的,喇合是「女」的;亞伯拉罕是「希伯來人」,喇合是「外邦人」;前者是猶太人尊敬的「先祖」,後者是眾人鄙視的「妓女」。雖然他們的性別、種族、地位與受尊重的程度各有不同,但雅各指出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即同樣是藉着行動來證明他們是被稱義的人(參雅二21-25)。亞伯拉罕藉着「獻上兒子」,喇合藉着「接待探子」,表彰他們蒙神悅納的信心。
  今日我們在紛亂的世代中跟隨主,如何表彰我們對主的信心呢?

禱告:主啊,助我知而能行!

主啊,我不須再參加另一次講座或速成班,
或讀另一本新書或使用手冊。
主啊,我只須要行動!
將所學的付諸行動,實際應用;
學習如何愛人,
又如何施予。
父啊,這樣做實在很冒險。
祢瞭解被人拒絕的滋味,
何況我還不一定能滿足別人的要求。
話語當然可以傷人,
但有時一個眼神,
或言外之意,
會剌得更深。
祢為甚麼將各種的難題 ——
如不帶條件去愛,
愛那些不可愛的人,
加在祢的命令中,
這豈不是難若登天嗎?
噢,偉大的神啊,
求祢將豐盛的慈愛與憐憫,
傾倒在我心中。
使我福杯滿溢,而可惠澤那些 ——
煩躁的、困倦的,
被拒的、灰心的,
孤單的與失敗的人。
主啊,這必須從祢那裏發出,
亦必須是湧溢的泉。
因我在本性上沒有這項特質,
我只會譏笑謾罵,
不知道與受創被困的群體
分享祢的愛。
阿們。
——珍妮‧馬克爾
Peace amidst the Pieces, 24

I Don’t Need Another Seminar, Lord!
I Don’t Need Another Seminar, Lord!
Or another book,
or a “how to” manual
or crash course.
I just need practice …
Practical application, Lord,
Learning to love,
to give myself away.
It’s risky, Father.
You know about rejection.
I just might not measure up to someone.
Word can hurt,
But sometimes a look
or something unsaid,
can hurt even more.
And this unconditional bit,
and loving the unattractive —
Did you have to throw in those loopholes,
that makes the assignment nearly impossible?
O great God,
Pour into my being a bountiful supply
of love and compassion.
Enough to spill over in the lives of
teaming
restless
weary
rejected
despondent
lonely
and defeated mankind.
It must emanate from You, Lord.
It must be an overflow.
I do not naturally possess such a commodity.
It is more my nature to scoff and ridicule
than to show mercy and love
to a beleagured and besieged society.
Amen.
—Jan Markell
Peace amidst the Pieces, 24


鬼魔的信

鬼魔的信

賴若瀚牧師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六4)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雅二19)

雅各書的讀者是猶太教背景的信徒,當他們聽見「你信神只有一位……」這句話時,多半會聯想到舊約申命記六章4節這經文。因為這經文吩咐以色列人「要聽」(Shema)從神而來的啟示: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然而,即使猶太人背景的信徒都知道有神,但若只有頭腦上的認知,那麼他們對神的信心就與「鬼魔的信」沒有分別。這種信心是空泛、沒有實質的,且是恐懼戰兢(《呂振中譯本》:「怕得毛髮直豎起來」)的「信心」。
當鬼魔遇見耶穌的時候,他們一方面稱祂為「至高神的兒子耶穌」(可五7),但另一方面卻是戰驚:「祢來滅我們嗎?」(可一24)
  這種只限於頭腦上的認知,將幾句屬靈詞令掛在嘴巴上的「信心」,連鬼魔也會,並非真實的信心。鸚鵡不能因為會講幾句「人話」就變成「人」。同樣,鬼魔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至高神的兒子」,不能因此而改變牠們生命的本質。因此,我們要追求真實的信心,也要分辨那些並非真正屬於神的人。

禱告:無價之寶

主啊,我不求房產或土地,
也不求財富、珠鍊或寶石,
我只熱切祈求得着心靈的寶物。
當我滿懷愁緒時,
求祢賜下信心、堅忍與安慰;
當我困惑害怕時,
求祢賜下使人平安的應許。
更求祢賜下豐足的智慧!
主啊,請祢賜給我真正無價的珍寶!
賜下使我心靈滿足的「黃金白銀」!
——喬伊‧戴維斯
Gold and Silver for the Soul, 7

Priceless
O Lord, I ask not for houses or lands,
for riches, or ropes of pearls
or precious stones …
But fervently I ask for treasures of the soul …
For faith, for fortitude,
for solace when I face the sorrows,
for the promises that give peace
when I feel confusion and fear,
for the wealth of wisdom!
Lord, give me the truly priceless treasures!
Give me gold and silver … for my soul!
—Joy Morgan Davis
Gold and Silver for the Soul, 7


遇上信與行不協調的人

「遇上信與行不協調的人

賴若瀚牧師

必有人說:「你有信心,我有行為;你將你沒有行為的信心指給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為,將我的信心指給你看。」(雅二18)

雅各用第一稱的方式來說明一件事:某人若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另一個人說自己有信心,也有行為來配合。二者對比起來,自會讓人分辨出何者才是真正有信心的人。
正如人從一棵樹所結的果子就可認出樹的種類,同樣,透過一個人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他信心的本質。雅各是要陳明:「沒有行為的信心」這命題根本是不成立的。
也有些人會問:「一個人信主之後,若沒有活出與信仰配合的行為,這人是否得救呢?」我們可從兩方面看這問題:首先要認清楚,一個人的得救,是根據他對福音的認識以及對主耶穌的信靠。他必須承認自己是個罪人,願意接受耶穌作救主,因為聖經說:「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祂從死裏復活,就必得救。」(羅十9)其次,我們若見到信徒的行為與信仰不協調,對於其信仰的真偽,未必能作出確實的判斷,因為信心的真偽只有神才知道。但若我們懷疑一個人是否真正得救,最好是正面幫助他瞭解信仰的本質,並鼓勵他靠聖靈活出新生的樣式來。

禱告:求祢賜我信心

主耶穌,祢曾說,
信祢的人可以得着永生。
我如今相信。
我願全心全意仰望祢,
因祢是我的救主、朋友與君王。
在這歡喜快樂的時刻,
我從祢手中領受的,
不單是生命,
而且是更豐盛的生命。
求祢賜我信心,
作我日常言行的中心;
又讓我經常意識到祢的同在
甚於別人的同在。
阿們。
——邁爾(1847-1929)
載於 Devotions and Prayers of F. B. Meyer, ed. A. Kosten, 13

Be Thou My Confidence
Thou hast said, O Lord Jesus,
that he that believeth in thee
hath everlasting life.
I do now believe.
With my whole heart I look to thee
as Saviour, friend, and king.
In this glad hour I receive from thy hand
not only life,
but life more abundantly.
Be thou my confidence
and the center of my activities;
and may I always be more conscious
of thy presence
than of the presence of others.
Amen.
—F. B. Meyer(1847-1929)
in Devotions and Prayers of F. B. Meyer, ed. A. Kosten, 13


「其次」的智慧

「其次」的智慧

賴若瀚牧師

其次是耶利哥人建造。其次是音利的兒子撒刻建造。(尼三2)

  這章經文出現最多的詞,除了「修造」就是「其次」(28次以上)。
  這「其次」看似簡單,實行起來卻不容易,說明整個工程是一項「接力賽」,有秩序、有系統、有智慧的分工。
  這「其次」說明了團隊事奉的兩項重要守則:(1)有次有序。在開始工作之前已經有精密的安排與分配。(2)服從權柄。人的本性都希望按自己的方便行事,但如此整個團隊就必成一盤散沙。團隊的事奉有如行軍,必須順服領袖的決策,斷定誰先誰後。
  根據這原則,今日教會的領袖與同工有兩件值得注意的事:(1)教會中參與事奉的人大多是自願軍。自願軍通常有個毛病,就是按自己的喜好與方便事奉,有時還會認為是給領袖面子。當事情沒有按他的心意進行時,這些「自願軍」就變成「雜牌軍」,不再自願了;故此自願軍必須能服從權柄。(2)教會領袖因為事務多,經常成為「救火員」,只知臨時應變,沒有全盤計劃。在事奉人手短缺的時候,便「臨時拉伕」。有些人雖然勉強答應參與事奉,但因為缺乏訓練,一下子重任在身,勉強支撐一陣就幹不下去了,兩種情況都要避免。

禱告:勇往直前
主啊,求祢賜我一顆寧靜的心,
讓我信靠祢,因祢滿有恩慈。
我可以毫無懼怕,勇往直前,
因為祢,我的主,總是在我身旁。
——賈艾梅〔Amy Carmichael, 1867-1951〕,引自沃特所編 The Quiet Corner

Go Forth
Lord, grant to me a quiet mind,
That trusting Thee, for Thou art kind,
I may go on without a fear,
For Thou, my Lord, art always near.
-Amy Carmichael (1867-1951), in The Quiet Corner
edited by Sherwood Eliot Wi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