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定神

認定神

賴若瀚牧師

我告訴他們我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尼二18上)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站在柏林圍牆前說:「戈爾巴喬夫先生,將這圍牆拆掉吧!這圍牆必須拆掉,因為它不能敵擋信仰、真理與自由的力量。」許多人認為這是瓦解蘇聯對東歐之控制的開始。
  1989年11月,柏林圍牆果然倒下了。柏林圍牆是信仰與自由的攔阻;而耶路撒冷的城牆,卻是信仰與自由的表徵。因此,尼希米向當時的百姓發出挑戰:「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
  尼希米領導百姓重建城牆時,自始至終抱着一種謙卑的態度,強調神如何透過波斯王的手幫助他(參二8),這句話也在以斯拉記被引用(參拉七28,八15、18),可見他常常看見神的手在背後動工。
  領袖為甚麼要常常強調神的作為?這表明他認定聖工是屬於神而不是他自己的。人雖有所貢獻和作為,但最終成就一切的仍是神。當領袖們能抱持這種謙卑的態度,對神的子民也有鼓舞,更有動力參與神的工作。
  事奉神的人必須常常敏銳於神的作為,服膺神的帶領,否則事奉很容易變為展示才能、實現自我的手段,偏離事奉的真義。

禱告:請差遣我
主啊!只要有祢同行,
請差遣我到任何地方;
只要有祢扶持,
請將任何擔子加在我身上;
除了與祢之間的契合之外,
求祢切斷任何的聯結。
——出處不詳

Send Me Anywhere
Lord, Send me anywhere,
only go with me.
Lay any burden on me,
only sustain me.
Sever any tie
but the tie that binds me to Yourself.
-Source Unknown


喚醒百姓

喚醒百姓

賴若瀚牧師

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尼二17下)

  尼希米瞭解修造城牆這樣龐大的工程,必須群策群力才能完成。他一開始便十分看重團隊的重要,讓當時的百姓有一份歸屬感,認定這是他們的城牆,是他們須要參與的聖工。慕迪先生曾說:「訓練十個人一起同工,比自己一個人作十個人的工作更美!」
  在教會作領袖的,總要留下叫別人可以發揮他們恩賜的餘地,不要凡事都一手包辦。
  一個健全的身體,絕不會只有一種功能,例如全身都是眼或耳,身上不同器官的功能是不可能彼此取代的。因此,身體的功能必須有它的多樣性:有耳、有鼻,有眼、有手,不可由某個器官壟斷一切。若是領袖不能將職責交付給其他人一同承擔,有兩種可能:他的權慾特別強,或是他不能相信別人。
  尼希米強調修造城牆的目的是「免得再受凌辱」。因為沒有城牆,他們就不能過着分別為聖的生活,在信仰上被鄰近國家所污染,在政治上被欺凌。這現象百姓早已感受到,只是他們的心靈盲目,沒有看見。尼希米喚醒他們,使他們成為一個有動力的團隊,去重建城牆、承擔聖工。

禱告:臨在的福氣
願主耶穌的慈愛
吸引我們到祂面前;
願主耶穌的大能
堅立我們的事奉;
願主耶穌的喜樂
充滿我們的心靈;
又願全能的神,
就是聖父、聖子與聖靈的福氣
臨到我們身上,直到永遠。
──坦普爾〔William Temple, 1881-1944〕,引自沃特所編The Quiet Corner

Blessing Remains
May the love of the Lord Jesus
draw us to himself;
May the power of the Lord Jesus
strengthen us in his service;
May the joy of the Lord Jesus
fill our souls; and
May the blessing of God Almighty,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be upon us and remain with us always.
-William Temple (1881-1944), in The Quiet Corner ed. Edited by Sherwood Eliot Wirt


甘於寂寞

甘於寂寞

賴若瀚牧師

我往哪裏去,我做甚麼事,官長都不知道。我還沒有告訴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做工的人。(尼二16)

  經過四個月的等候,兩三個月的旅程,尼希米起初的激動也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實際的問題:沒有舒適的環境可以享受,沒有相熟朋友可以聊天,亦沒有僕人讓他使喚。書珊城在當時是一個十分繁華的城市,但到了耶路撒冷,卻是灰土處處。
  尼希米沒有將心裏的負擔告訴別人,甚至是官長、祭司、貴冑、平民等都不知道他心中的計劃。他只有自己一個人行動。屬靈領袖必須甘於孤獨。尼希米甘願獨自一人,夜間在耶身撒冷坍塌了的城牆下徘徊。
  陶恕博士說:「世上偉大的人物,多數是孤寂的。」楊牧谷牧師曾說:「寂寞好像是聖徒必須付出的成聖代價。作領袖的,固然歡迎大家的友誼和支持,但必須有足夠的心靈方面的力量來單獨履行他的職務,縱遇猛烈反對,也在所不顧。他必須準備應付沒有人、只有神跟他同在的那種情勢。」
  可見愛好熱鬧、不甘寂寞的人,離開作屬靈領袖還有一段距離。

禱告:編織大師
父神,祢是編織大師,
我將我生命所有線團全交給祢 ——
柔弱的、強韌的、
金色的、銀色的
求祢使用它們
來編織我成為祢所喜愛的門徒。阿們!
──引自《標竿》雜誌

Master Weaver
Father, You are the Master Weaver,
I surrender to You all the threads that lie within me-
the weak, the strong,
the golden and the silver
Please use them to weave me
into one of Your beloved disciples. Amen.
-Guidepost


計劃周詳

計劃周詳

賴若瀚牧師

我又往前,到了泉門和王池,但所騎的牲口沒有地方過去。於是夜間沿溪而上,察看城牆,又轉身進入谷門,就回來了。(尼二14-15)

  Stephen Covey在他的名著《與成功有約》中曾說:「每件事情都是做了兩次:一次在腦海裏,另一次在實際行動上。」屬靈領袖作神的工作時,亦要計劃周詳。在呼籲別人參與之先,心裏已有完整的腹稿。寫稿而不須要打腹稿的人是專家或天才。同樣,工作而不須要計劃的人,亦屬少數中的少數。
  若我們看舊約有關會幕的記述,也有兩個記錄,總共花了十二章:前面的六章是藍圖,後面的六章是實際的施工。因此,另一位寫《聖經中的管理學》的作者Myron Rush認為,有效的「計劃」包括四件事:
1. 訂定工作的目標;
2. 根據這目標列出當做的事情;
3. 排列事情的優先次序;
4. 衡量所需的資源。
  若是缺少其中一項,這計劃成功的機會也會相對減低。
  尼希米透過現場視察,清楚掌握城牆的地勢與實際的情況,好預備修造工程。因為他看得清楚,計劃周詳,以致後來能按部就班地分配人手,並在52天短促的時間內將城牆修好。

禱告:為祢成就大事
主啊,求祢在合適的時候,
合適的地點,
讓我遇見合適的人。
並將合適的意念放在我們心裏,
讓我們為祢成就大事。
——佚名

Great Things For You
At the right time, and in the right place, Lord,
let me meet the right people.
And let the right idea flow through our minds,
that together we achieve great things for You.
-Source Unknown


異象的落實

異象的落實

賴若瀚牧師

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尼二12-13)

  尼希米曾用他心靈的眼睛看見工作的異象;然而,若要將異象看得更加清晰,就必須配合肉眼,再看一次。他要實際視察神放在他心裏、要他為耶路撒冷所作的事。他為甚麼要在夜間去看?白天豈不看得更清楚?為甚麼不先將心中的負擔與別人分享,讓別人預先知道?那是因為當時有敵人在環伺(參二10),而且官長與民間領袖不一定認同他的異象;故此,在未清楚如何進行之先,還是以靜制動。
  尼希米只看南面的城牆,可能是因為只有那邊的城牆仍然豎立。因耶路撒冷北面經常被攻,北面的城牆受損比較嚴重。他如同巡視災場一般,要親眼看見,並親身經歷工場上的需要。這種視察工場所帶來的「現場感」,使靈裏的異象更落實在他的心中。
  弟兄姊妹,今日神曾否已把一些異象放在你心中?你打算如何落實?尼希米的行動能給你一些甚麼啟迪嗎?

禱告:求主光照
主啊,求祢光照我的內心……
將我徹底轉變,使我更新。
我不願成為昨日的古董,
但求祢使我警覺今天的現實。
──斯特魯切恩〔Jeanette Struchen〕, Prayers to Pray without Really Trying, 39

Shine Me Up
O Lord shine me up on the inside…
Turn me upside down and polish me anew.
I don’t want to be a relic of the past,
But alert in the reality of the present. Amen.
-Jeanette Struchen, Prayers to Pray without Really Trying, 39


平衡的榜樣

平衡的榜樣

賴若瀚牧師

這都是袮的僕人、袮的百姓,就是袮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主啊,求袮側耳聽袮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袮名眾僕人的祈禱,使袮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尼一10-11)

  尼希米在平衡的功課上,給了我們很好的榜樣。當他聽到國家遭難的消息後:(1)他在感情激動與禱告之間取得平衡:他心裏受感動,願意承擔責任,但不忘禱告。(2)他在急進與等候之間取得平衡。他雖想立時行動(一10),卻願意等候四個月。他知道該在甚麼時候靜,甚麼時候動;甚麼時候守,甚麼時候攻。(3)在人的參與以及承認神的幫助之間取得平衡:他承認這次回國是「神施恩的手幫助」(二8),但他亦願意積極走上神所預備的道路,是在神開路與人行動之間取得平衡。
  在事奉中,你是不是有時覺得一直忙碌、拼命作工,成效卻老是不如理想?不錯,作聖工必須要勤奮,但不能忙碌過度;我們要用全力,同時亦要懂得如何儲力與省力,否則會欲速而不達。
  在靜與動、攻與守、信靠神與全力以赴之間取得平衡,是事奉有果效的要訣,也是靈命成熟的標記。

禱告:在祢手中
主啊,我願成為祢手中的工具——
一把鋸子、一支鉋子、一根鑿子。
噢,主啊,或許這禱願太崇高了,
我戰兢地將它收回。
我願成為祢心愛的木料,
放在祢的工作枱上;
讓祢用鋸子、鉋子與鑿子
塑造我成為祢愜意的傑作。
──麥克唐納〔George MacDonald, 1824-1905〕, The Treasure Chest, 114

In Thy Hand
Lord, might I be but as a saw,
A plane, a chisel in thy hand.
No, Lord, I take it back in awe;
Such prayer for me is far too grand.
I pray thee, rather let me lie,
As on thy bench the favored wood;
Thy saw, thy plane, thy chisel ply,
And work me into something good.
-George MacDonald, 1824-1905,
The Treasure Chest, 114.


靈眼要開

靈眼要開

賴若瀚牧師

他們對我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一3)

  眼睛是身上主要的器官,讓人有視力,可以觀看不同的事物;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怎樣才能真正「看見」一些事物,卻是一門藝術。不少人有肉身的眼睛,卻視而不見,有眼無珠。
  有一位老教授說,他有三副眼鏡,各有各的功能。一副是遠視眼鏡,一副是近視眼鏡,那麼第三副是作甚麼的呢?是為找前面的兩副而預備的!在屬靈的生活與事奉中,我們經常會有盲點,看不清楚,當屬靈的眼睛迷糊的時候,求神讓我們的靈眼得開,看見需要。聖經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廿九18)
  屬靈的異象是甚麼呢?是人對屬靈的事物有所看見,或是神讓人對屬靈的事物有所看見。當尼希米詢問同胞們的景況,神就開他的靈眼,讓他有所看見,有所承擔。
  今日我們對身處的環境或時代有沒有屬靈視野呢?還是老盯着自己的四牆,或一個安樂的小窩,覺得這已是神給你的地界,無法再延伸?

禱告:等候祢榮耀的降臨
主啊,當我在世上蹉跎歲月的時候,
求祢保守我每日專心尋求祢,
懷着信心與熱誠與祢偕行。
當祢再來的時候,願祢看見我
沒有將恩賜埋沒,
沒有體貼私慾,
亦沒有打盹、缺乏燈油。
乃是等候並渴望我的主、榮耀的神降臨,
直到永永遠遠。
──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引自 Elizabeth Goudge, A Diary of Prayer, 138

Waiting For the Glorious Lord 
Keep me, O Lord, while I tarry on this earth,
in a daily serious seeking after thee,
and in a believing affectionate walking with thee,
that, when thou comest,
I may be found not hiding my talent,
nor serving my flesh,
nor yet asleep with my lamp unfurnished;
but waiting and longing for my Lord,
my glorious God, for ever and ever.
-Richard Baxter, 1615-1691, cited by Elizabeth Goudge, A Diary of Prayer, 138


歷史的包袱

歷史的包袱

賴若瀚牧師

哈迦利亞的兒子尼希米的言語如下: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基斯流月,我在書珊城的宮中。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着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尼一1-2)

  尼希米這名字,是「耶和華安慰」的意思。「尼希米記」是尼希米的回憶錄。故此全書多處是用第一人稱的「我」來描述。他是被擄的猶大人的後代,生在外邦,擔任波斯王宮中的酒政。
  以色列人因為違背神的聖約,在歷史中曾有三次被擄,亦有三次的回歸。猶大人早在公元前536年,在所羅巴伯的率領下,約有五萬人從巴比倫回國。經過多番波折之後,他們重建了聖殿。及至公元前457年,文士以斯拉率領第二批百姓從巴比倫回國,並帶領以色列人經歷復興與改革。
  換句話說,在尼希米回國之前,選民回到耶路撒冷已有90多年(536-445 B.C.),但重建城牆的希望仍無法實現,箇中實在有很多困難的因素。到了公元前445年,神感動尼希米不避困難,願意承擔這歷史遺留下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弟兄姊妹,在你身處的環境或信仰群體中,有一些艱難的任務,一直擱着沒有人願意承擔嗎?這會否也是神感動你起來的時候呢?

禱告:服事的人生
神啊,祢知道我立志要一生一世
每時每刻事奉祢、服事他人;
除此以外,我別無所求。
──蓋爾德納〔Temple Gairdner, 1873-1928〕,
引自 Eerdman’s Book of Famous Prayers, 67

A Life of Service 
O God, you know that I do not want anything else
but to serve you and men,
always, all my life.
-Temple Gairdner, 1873-1928,
cited from Eerdman’s Book of Famous Prayers, 67


主的慈悲

主的慈悲

賴若瀚牧師

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一20-21)

  1980年間我在菲律賓牧會,有一天聽聞美國一架DC10客機在芝加哥起飛後不久墜毀,機上乘客無一生還。後來得悉其中一位罹難者是會友的兒子,我們夫婦隨即前往慰問。死者的母親告訴我們這兒子十分聰明、孝順與勤奮,她不知道為甚麼神要將他接去。當時我們不知道要說甚麼才好,只有與哀哭的人同哭。在離開之前,我選讀了約伯記的頭兩章給她聽,特別強調約伯在絕境中對神的信靠。

  雅各記述約伯的事蹟,沒有多談約伯受苦的過程,只用「忍耐」兩個字歸納;但卻特別注重約伯如何從神領受美好的結局。那遭遇空難的家庭,離世弟兄的太太在逆境中一直持守對主堅定不移的信心。後來她從美國回到菲律賓,在教會中熱心事主,並擔任女執事。他們另一位兒子後來讀哈佛大學醫學院,並立下心志到宣教工場事奉。從他們的結局,我們也可以看見神是大有慈悲的主。

禱告:用憐憫回報

教導我能感受別人的痛苦,
忽視別人的過錯;
因為主對我所施的慈憐
讓我可以關愛他人。
──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The Guidepost Handbook of Prayers, 139

Show Others With Mercy 

Teach me to feel another’s woe,
To hide the fault I see;
That mercy I to others show,
That mercy show to me.
-Alexander Pope (1688-1744), The Guidepost Handbook of Prayers, 139


約伯的忍耐

約伯的忍耐

賴若瀚牧師

那先前忍耐的人,我們稱他們是有福的。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雅五11)

  雅各用舊約先知的榜樣勉勵信徒,從他們的經歷,證明主是慈悲憐憫的。

  舊約每一位忠於神託付的先知,在忍耐的功課上都有很多的學習,這可以說是先知學校的必修科,同樣也是今日「神的學院」的必修科。

  在新約中多次記述先知受苦。主耶穌在論及先知因事奉而受迫害的時候,鼓勵信徒不單要效法他們的事奉,更當效法他們受苦能忍耐的心志。雅各在眾多的先知與先賢中,特別選出約伯作為最佳效法的榜樣。約伯雖然不像其他先知奉主的名說預言,但他用生命的經歷寫成一篇美好的講章,讓後人可以誦讀。

  在忍耐的功課上,相信沒有人比約伯付出的代價更大,比他領受的更深。約伯記雖然沒有講述苦難神學的大道理,只是忠實地記錄一位屬靈人如何經歷苦難,這已足以成為今日眾多受苦信徒的鼓勵與安慰。

禱告:隱居在祢的寧靜中

在疾風未止息之前
教我隱居在祢的寧靜中,
在痛苦未轉為安康以先
我的神啊,求祢賜我詩歌;
讓我不錯過任何機會
去驗證祢大能慈愛的豐盛。
神的慈愛啊!請為我作一事:
使我常奏凱歌!
──賈艾梅(Amy Carmichael, 1867-1951), Rose From Brier, 12

Dwell Within Thy Calm

Before the winds that blow do cease,
Teach me to dwell within Thy calm:
Before the pain has passed in peace,
Give me, my God, to sing psalm.
Let me not lose the chance to prove
The fullness of enabling love.
O love of God, do this for me:
Maintain a constant victory.
-Amy Carmichael (1867-1951), Rose From Brier, 12